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研究     服务热线:010-63907207  4001893518

关于申报“百城千企零碳行动”创建单位及实施流程的函

时间:2022-03-06 16:53:52 来源 : 作者 :

  关于申报“百城千企零碳行动”创建单位及实施流程的函

  各地政府、各城市、各园区和大型企业:

  贯彻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部委碳达峰碳中和总体部署,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头等大事,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保障,是各地区、城市、园区及企业的历史责任与核心目标之一。近年来,各省市县、各城市、各行业积极行动,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试点工作,部分城市和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碳汇减碳等实践成效,我国部分城市如:北京、山东、天津、上海、江都、广东等积极创新,探索创建碳中和先行城市、零碳城市、零碳园区等试点与实践。欧美国家及海外一些知名城市、跨国公司先后宣布并实施了实现碳中和、零碳目标的总规划、时间表、路线图。碳中和、零碳试点已成为全球、国家、城市、地方、园区和前瞻企业最大的政策红利、盈利增加潜力、技术突破空白、综合竞争新势力、新高地。应该说,未来40年到100年,碳中和、零碳经济是全球竞争实力与经济盈利的最大市场、最强软实力,而抢占零碳示范,打造零碳产业,构建零碳优势与零碳产业集群(园区),则关系一个国家、城市、园区和企业能否实现生存发展,是“百年大计”和“基业长青”的必然选择。

  为适应全球宏观趋势,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作为部委系统专注于部委决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碳中和等战略推进的“民族智库”与“精致研究院”,在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等的指导、支持、参与、协同下,2021年7月17日在京牵头组织召开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图谱及零碳城市峰会”,与国家发改委、国家林草局、国家市场监督局、农业农村部等所属院所、部分高校、商协会、央企、地方与会政府部门等联合发起了“中国碳中和行动宣言”,共同倡议与各地政府、城市、园区、企业、院所、部委部司长等共建共推“百城干企零碳行动”,在全国严选100家左右城市、100家左右园区和企业进行行业、技术与产业等碳汇减碳试点,积极制定碳达峰、碳中和、零碳、负碳等可行方案与推进图谱,逐步分解落实,并与申报国家示范牌照、资金等结合,在规划、研发、技术、成果、产业与平台等方面先行先试,逐步产业化、规模化与链条化,抢占行业先机,培育示范园区,扶持骨干企业,先行先试,拟报送有关部委部门,辅导全国及海外推广,目前该项工作己全面铺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2021年我们公开发行《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规划、路径与案例》,辅导或让推动挂牌多家零碳城市示范、零碳园区及零碳企业创建与示范,一批城市、园区与企业在提交共建申请,为各省市县、园区、企业等编制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规划或行动方案,编制零碳城市、零碳园区与零碳企业创建方案与实施路线图,积极推进各地碳达峰碳中和及零碳城市等建设工作。

  一、创建“百城千企零碳行动”的重大价值

  1.为实现国际接轨争取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以零碳城市、零碳园区、零碳企业创建为较目标及支点,统筹国家与地方双碳行动方向,符合全球减碳惯例与行业规范。欧美国家推进碳中和以政府引导,行业组织、智库等为驱动,通过非官方、相对公开、公正、客观的社团组织、智库与行业机构等开展标准研究与碳核算,推进碳减排与碳交易,政府以政策支持与窗口指导等方式协同推进。多年以来,欧美国家积极开始零碳城市、零碳小镇、零碳企业、零碳技术等示范与产业化,在重点领域初步形成了全球竞争力与话语权,这对我国和地方经济、国际贸易等是很大的挑战。

  国家智库、央企与地方政府共建,探索“百城千企零碳行动”遵从了国际惯例与行业准则,为地方园区与企业开展节能减碳、产品出口等争取了国际认同,拓宽了空间,这对于3060目标实现具有导向性、创新性与引领性、融合性。

  2.“百城千企零碳行动”把相互矛盾、碎片化的专项规划与相关项目聚焦化、项目化、示范化、统筹化

  去年以来,中国碳中和研究院(联盟)邀请了院士、部长司长,集聚了国内知名智库、央企、投资机构,专家学者等,与地方城市、园区、大型企业,共编共建零碳城市(园区、企业),以技术与产业导入,成建制解决地方发展的节能减碳、碳汇、碳中和、碳交易、碳补偿等难题,既弥补了地方城市、园区与企业在全球趋势、国家政策、标准研究、减碳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短板,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确定了规划定位、推进图谱与载体,积极导入技术与资源、资金,实现弯道超车。通过零碳行动,以点带面,提高全国、全社会、各行业的减碳能力,促进合作城市、园区与企业超前发展。

  3.“百城千企零碳行动”注重规划引领下的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与企业辅导。

  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实施者是各级政府、企业和居民,而城市、园区是重要的经济业态,它们的减碳、碳捕捉碳利用等需要目标引领、技术驱动与持续辅导。部委智库共同推进的“百城千企零碳行动”正是肩负了这一使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政策性。去年以来,我们已经在部分城市、园区和企业实施了零碳示范与探索试点,取得了初步效果。

  4.“百城千企零碳行动”高水平融合了经济发展与两山理论。

  中国碳中和研究院倡导推进的零碳城市、零碳企业等,始终以党中央、国务院及部委部门、省市双碳部署为指引,发挥智库平台优势,创新碳测算与统筹“十四五”规划目标,以经济增长的资源能源利用为数据,努力做到经济增长、能源替代、减碳增汇与碳产业培育一体化、平台化与园区化,这是其它组织、单个项目无法实现的,我们倡导的零碳行动是把规划与招商、零碳与绿色、青山与发展、创新与转型等融为一体。同时,为零碳城市、零碳园区、零碳企业等注入资金、技术、人才与平台,推动实现智库赋能、科技赋能、金融赋能。

  5.“百城千企零碳行动”既是创新示范,又是政策融合、资源集聚。

  国家部委智库与央企地方政府等,联合推进实施“百城千企零碳行动”,研究团队受托编制零碳城市、零碳园区与零碳企业行动方案,是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部委有关部署,推动实现示范城市、园区与企业的先行先试,探索挂牌并颁布企业标准、社团标准与城市标准等,推动碳汇减碳用碳一体化,对示范案例可优选报送国家部委审批指导,积极推动申批零碳先行试点。同时,结合部委各种已有示范与创建的牌照,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零碳示范的产业升级,并与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城市、无废城市、绿色工厂等部委牌照相结合,形成各种示范的“旋转门”,打造综合效益与城市名片。

  6.零碳行动遵循严选、优选、产业辅导孵化及国际化原则。

  “百城千企零碳行动”选取的示范城市、园区或企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有相对完善的规划体系或联合编制零碳创建方案,并纳入业绩考核;生态环境良好或有较高的节能减排目标;有改革精神、创新力与执行力的核心团队;有积极参与的企业、产业或可孵化的项目;有产业升级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意愿,等。同时,创建零碳示范工作中,不搞一刀切,不搞大跃进,实事求是地与经济发展、财政实力与园区招商等结合,与国际环境、国家政策、碳交易、产业目录以及区域资源结合,因地制宜,长规划,短计划,项目孵化,企业辅导,平台共建,量而行、尽力而为,久久为功,每年部署,循序渐进。

  二、“百城千企零碳行动”的创建步骤

  1.地方申请。申报创建“零碳城市”、“零碳园区”、“零碳企业”的单位,必须已建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组织领导机制,有较好的绿色产业基础,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规划,能够提交创建零碳示范的可操作的行动计划,具体可以由各地区发改、或者,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组织申报零碳城市或零碳园区,企业可自行申报。第一批申报创建“百城千企零碳行动”(零碳城市、零碳园区、零碳企业)的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6月30日18:00。

  申请创建单位应填写创建零碳城市、零碳园区或零碳企业申请表,提交创建零碳示范方案,并加盖单位盖章。

  申报单位请将申请表、创建方案等材料的电子版发送碳中和研究院(联盟)秘书处邮箱:iccioffice@126.com。上述文件的纸质版请盖章并邮寄:北京西城区国宏大厦A座5层(国家发改委智库集中办公区)碳中和研究院(联盟)秘书处 李平,电话:18618350507。详细内容可电询。

  2.受理严选。我们接到地方政府、政府部门、园区或企业创建零碳城市、零碳园区或零碳企业的申请表及附件资料,提交碳中和专家委员会审核评估,看是否满足申请条件,如满足将要求创建单位提供更多成果材料并现场调研评估,要求尽快提交创建实施方案,出具专家评价意见,联合多家国家社团等示范挂牌,在实施2年后组织验收。如评估不符合创建要求,则通知其未通过初审。

  3.审核创建方案并辅导创建。

  组织专家进行创建零碳城市等实施方案的审核,进行各具特色的创建辅导、日常指导、技术孵化、产业引进、零碳项目孵化与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深度合作。进行年度督导并纳入综合考核。

  4.定期抽查与创建验收。

  组织综合评价并验收是否合格。创建案例优选后推荐报送国家有关部委部门、主要领导人、国际绿色循环经济组织等,并组织全国推广示范经验等,辅导申请创建国家部委各类示范、牌照、碳汇额度、专项资金等政策。

  5.技术与产业孵化与辅导。

  根据创建单位申请,提供重点服务辅导,共同整合资源、技术与资金等,进行创建单位的产业孵化与项目引进,开展零碳城市策划、零碳园区招商与零碳技术(项目)孵化(招商),提高创建单位的减碳能力、零碳技术产业化与综合竞争力。同时,共同召开零碳城市峰会,打造区域影响力与全国知名度。

  三、零碳示范申请报名与产业孵化(含资金牌照)合作

  1.创建申请表的报名邮箱及联系人

  创建申请表,见附件。

  报名邮箱:iccioffice@126.com

  联系人:李平、何梦

  2.技术成果引进与产业孵化申请。

  请申报单位提交创建零碳示范城市(园区、企业)申请表以及创建实施方案,同时,还可以提交本地区拟引进高高新特专等技术与零碳减碳项目、项目资金缺口与减碳目标等具体需求,以及资源需求清单。我们将因地制宜,组织专家辅导,协同推进、辅导申报单位实现产业招商、平台建设与技术孵化等工作目标。

  3.共建零碳产业与零碳减碳示范基地、碳交易、碳金融碳信用、碳资产服务平台以及申报国家级牌照与专项资金。

  地方政府、城市与园区可提出个性化申请,申请我方共同整合资源与资金,帮助地方政府、园区等共建零碳园区、碳汇减碳工程、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大数据平台与论坛峰会等,联合研究碳汇标准与减碳指标休系,探索孵化特色零碳小镇,策划申请国家部委牌照与财政资金等,共促地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以低零碳循绿色发展践行“两山理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现代化城市(园区)。

  中国碳中和研究院(联盟)秘书处

  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

  中国黄河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

  中创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市场杂志社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

  中国出入境检疫检验协会

  中国土地学会……

  附件1:创建“零碳城市、零碳园区、零碳企业“申请表

  申请单位名称:                              联系电话:

  申请单位全称()城市

  ()企业

  请打勾

  办公地址行业:

  申请事项1、创建零碳城市;2、创建零碳园区;3、创建零碳企业;4、其他

  单位负责人姓名职称职务

  申请单位业务范围

  联系地址   省  市  县区   街道

  联系人姓名联系人电话

  联系邮箱联系微信

  申请单位法人身份证

  申请单位营业执照

  2021年经济情况

  是否申请中国碳中和研究院理事单位或理事、专委会?理事单位:

  个人理事:

  专委会:

  有无低碳零碳研究文章、技术成果或低碳产品提交我方平台推广与融资?如有请填写。1、低碳零碳文章:

  2、碳汇/低碳/零碳/碳减排技术与产品等:

  是否申请我方平台辅导贵单位进行技术孵化与项目招商等合作?

  真实性承诺申请人对上述信息真实性负责,并承担全部责任。

  申请人签名或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辅助说明

  备注:本表签字或盖章有效。可发送扫描件或拍照发送邮箱:iccioffice@126.com通过初步审核的,申报大单位应编制或委托编制,并提交本单位创建零碳示范实施方案,并报送审批。

  报名咨询:李老师18618350507,何老师:17718490980

  附件2:中国碳中和行动宣言

  “为建设生态地球和美丽国家,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共建共享“中国碳中和研究院(智库平台)”,并付诸积极的行动。

  我们自觉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发挥专长,聚集资源,协同推动全球、全国、各城市的低碳生产、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办公和低碳生活。

  这是我们共同的承诺和行动宣言。”

“中国碳中和行动宣言”说明:

  本宣言于2021年7月17日由“2021首届中国碳中和图谱及零碳城市峰会”的全体参会单位、部委领导、行业智库、商协会、地方政府代表、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与会企业、媒体等共同发布并倡导实施。本次峰会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等主办,由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策划并组织,峰会主持人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代表全体与会嘉宾宣读《碳中和行动宣言》。


  附件3:部委智库及央企、地方政府共同发起“百城千企零碳行动”

  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吴维海代表峰会倡议“百城千企零碳行动”

  “百城千企零碳行动”的主要内容

  在国家部委机构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指导下,部委智库、商协会、地方政府、投资机构和大型企业等联合设定标准和创建体系,按照国家低碳政策和指导目录,与地方合作共建,从全国选择约100家市县级城市、选择约1000家科研机构与低碳节能企业,进行低碳零碳产业(能源、交通、建筑、办公、生活等)结构调整,技术研发与应用、工艺流程优化、园区开发等低碳零碳规划编制与试点辅导,与地方共建零碳城市、零碳园区和零碳企业,积累案例经验,在全国和重点行业推广,共建高水平的零碳城市案例及零碳产业集群,提升创建城市竞争力和创建企业盈利水平。

  2021年7月17日“首届中国碳中和图谱及零碳城市峰会”部分嘉宾合影

  附件4:部委智库及地方政府倡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襄阳共识”

  2021年6月1日中国出入境检疫检验协会/国合城市研究院等智库及政府发起“襄阳行动宣言”

  襄阳市委书记、国务院参事等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