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5 12:04:32 来源 : 作者 : 金树栋
王建国,男,1972年出生,现任会宁县殡仪服务中心主 任。2003年任职以来,他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中心职工立足本职,敬业奉献,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持续改善基础硬件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推动殡葬移风易俗,用心用力用情打造人生“后花园”,让生命走得更有尊严,向社会撒播和谐的种子,奏出时代的最强音。春华秋实,硕果盈枝。因出色业绩,王建国先后获评“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 “全国五好家庭” “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中国好人”“甘肃好人”“全省行风建设先进个人”“白银市优秀共产党员”。
筚路蓝缕,开启殡葬服务新业态
殡葬,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社会文明形态的表现方式,更是对生命的关照与探寻。殡葬行业日日夜夜与逝者打交道的,其中充斥着泪水与哀伤,生离与死别。别人总想离开的岗位,王建国却乐于坚守。怀揣着让“逝有所安”的朴素初心,奋战在这个让人“敬”而“远”之的行业,他热爱本职工作,忠于殡葬事业,一干就是20多年。
时光回溯到2003年。那时的会宁,殡葬事业仍处于空白,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创业之初,上任伊始,王建国面对管理、硬件、服务等方面一系列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迎难而上,勇于逢山开路。当时,除了人手不足,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会宁苦瘠甲天下,县财政十分紧张,殡仪馆建设想申请贷款,却因没有资产抵押而化为泡影。一无人手,二无资金,王建国站在光秃秃的紫微山上,眼前一片茫然。
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不服输的王建国没有退缩,开始四处张罗资金,发动民政系统的全体职工以工资抵押的方式筹集到了69万元,会宁的殡仪事业终于迈开了第一步。69万元给了王建国底气,也让他陡然生出创业的勇气和干劲,他带领仅有的五名职工起早贪黑,投入到了紧张的奋战当中。
时值隆冬,寒气袭人,王建国从家里拿来被褥独自一人 蜷缩在紫微山下的简易工棚里,深更半夜,山风呼啸,孤独和恐怖一阵阵袭来,他常常彻夜难眠。睡不着的时候,他内心思量最多的就是明天的工作怎么干,如何干得更好。经过一年的苦战,会宁第一个殡仪服务中心终于拔地而起。基础设施建成了,抬头入目的却是满目荒凉,尘土飞扬。于是,他又带领团队开始了绿化工作,抢抓黄金时机植树造林。为了节省资金,他带领职工将树苗用人工从山下背到山上,然后又从山下挑水上山浇灌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位于会宁北河坪新城区紫微山下的会宁县殡仪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自此,会宁县有了第一个殡仪服务中心和公墓区。自此,会宁殡仪事业从无到有,经过10余年的发展,职工由5人发展到了15人,公墓区占地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增加到600多万元,实现了从原来的乱埋乱葬到现在的科学布局规划,从原来的民众抵触到现在的欣然接受;从原来的设施不健全到现在的硬软件齐全。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王建国的孜孜以求。
良好的开局已然形成,就在王建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突然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2012年,根据县城建设规划,会宁县殡仪服务中心要搬迁到城外。看着自己耗尽10年心血将要废弃,王建国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些天,他常常一个人在紫微山上转悠,抚摸着自己亲手栽种的一棵棵树木,他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大局为重,全局为要,深谙其中道理的王建国难过不舍的同时,也暗暗下定了二次创业 决心。为了选择合适的馆址,他跑遍了县城周边二十多公里 范围内的山山岔岔、沟沟峁峁,终于在城南找到了一块秀色绵延、群峰相拥的好地方——东岚山。时任会宁县县长的王科健同志在考察后十分满意,欣然命名“东岚山”。
2012年11月,王建国带领职工二次创业,拉开了东岚山公墓区的建设帷幕。沿着崎岖的小路,从山下到山顶,王建国与同事们一道,一块一块的丈量,一家一户的核实,寒冬腊月时,跋山涉水后两只鞋变成厚厚的冰团,走起路来像 拖着铁锤一样。冒着严寒,他从早忙到晚,在冰天雪地里完成了征地任务。
征地任务完成时,面对新馆未建成而旧馆已拆除的现状, 为了不影响居民办理丧事,王建国带领职工不分昼夜、不问寒暑,连续奋战。2014年,新馆建成了。如今,东岚山公墓区馆址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墓区风景化,环境优雅,功能齐全,能同时接待16家办理丧事。
以人为本,为殡葬服务注入人文情怀
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殡葬服务既是对逝者身心的安顿,也是对生者心灵的抚慰。身为一名殡葬服务者,必须是有温度、有情怀的人,在实务之外,还要有情感的投射、生死观的塑造。“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多年来,王建国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到清明节,他都要为墓区每个墓碑前插上一束鲜花。在他看来,死者为大,对逝者的尊重,就是对逝者亲人的告慰。
殡仪服务工作没有白天,没有黑夜,也没有节假日。新春佳节、“五一 ”“国庆”假日,大家都忙着走亲访友,出门旅行,王建国仍然坚守岗位,带领中心的工作人员积极工作,只为一个目的: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他常常鼓励大家说:“殡葬从业者也被称为‘生命的摆渡人’。在具体情境下,我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能给予逝者尊重、生者安慰。只要我们自己将苦累的殡葬行业当作高尚的事业去干并干好,用真心去抚慰他们,就是最美的人!”
有一次,殡仪馆里送来了5具因车祸逝世的遗体,支离破碎,惨不忍睹。面对逝者家属对遗体整容的要求,王建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他同员工一道反复研究方案,并亲自上阵,率领大家干了整整一宿,终于完成了遗体整容的任务。第二天,当亲人们看到逝者安详的遗容时,紧紧握住王建国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王建国的工作理念中,有四个一样,即熟人生人、穷人富人、官大官小、有权无权“一个样”。秉承着这样一种理念,殡仪馆建馆至今,从未发生过和逝者家属矛盾纠纷的事情。对有困难的家庭,他都要想尽办法照顾。多少年来,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对殡仪馆的工作非常满意,说起王建国, 大家总会说:“王主任,可真是一个好人啊。”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里,满溢的是群众的拥护与认可。
2014年,王建国的父亲与世长辞,他作为儿子,为了会宁殡葬事业,在父亲活着的时候,并没有抽出太多的时间去陪伴老人。当得知父亲重病时,他跪在床前,两行泪水沿着布满皱纹的眼角一直往下流 ……。
踔厉奋发,推动会宁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建国坚决贯彻服务项目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服务内容公开、服务程序公开、服务承诺公开、接受监督公开的殡葬服务“六公开”要求,做到明明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办事。通过他的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如今的殡仪服务中心处处洋溢着清风气息,处处彰显干净办事的良好氛围。
干一行钻一行,知识作伴好扬帆。殡葬行业事关千家户,业务学习不可或缺。王建国有种韧劲,他深刻明白,只有将学到的业务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去,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之余,他总是自觉认真加强理论学习,贯彻执行党和政 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殡葬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时时给自己充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目前成立的王建国劳模创新工作室,甘肃好人王建国文 明实践品牌工作室。在他的引领带动下,全体员工及周边群众,积极参与,爱岗敬业,争做好人好事,在会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逝有所安”关乎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是殡葬人永恒的追求和前进的方向,是一名殡葬系统共产党员价值的体现。他把自己的工作当信仰,把服务对象当亲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王建国将立足岗位、踔厉奋发,带领中心职工把握政策机遇和历史契机,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持续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切实维护群众合法丧葬权益。王建国用自己的言行感化着他身边的人,他把勤奋与智慧、朴实与真诚、欢乐与忧思、融入会宁殡葬行业的发展中。他不图名利,不计得失,只把一行行扎实的脚印深深的留在了会宁东岚山公墓区的沃土中,助力乡村振兴,奋力推动会宁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