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52:11 来源 : 国家发展改革委 作者 :
编者按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3〕12号),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成效显著的地方予以激励。现将有关地市的典型经验做法总结刊发如下,供全国同类地市学习借鉴。
北碚区聚焦“三个坚持”
奋力书写“生态人文”大文章
一、总体情况
重庆市北碚区坐拥我国唯一一座特大城市中心区域的国家级山地型自然保护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庆主城都市区的天然生态屏障。近年来,北碚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突出,有效打造“全域发展”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进的北碚样板。2023年,缙云山整治经验作为主题教育正面典型案例在全市推广。
生态北碚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铸就高水平保护新样板
一是高站位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北碚区委、区政府将建设“生态田园都市区”作为目标定位,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将“生态人文”作为全区“四篇文章”之首,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领导小组。健全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失职担责、终身追责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
二是高标准做好缙云山综合整治提升。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北碚区深入实施违建整治攻坚、生态搬迁试点、生态修复保护“三项行动”,拆除建构筑物62万平方米,引导核心区、缓冲区203户520名居民完成搬迁,栽种植物77.5万株(棵)、覆土复绿48万平方米。做好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深入实施环缙云山国家级EOD试点项目,提质打造缙云山“一心四片”产业格局。
生态修护后的缙云山黛湖
三是高水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五大环保行动,全面推进首批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多年保持重庆市中心城区前列。在全市率先建成危险废物全程智慧监控监管系统,严格落实“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
(二)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绘制高效能治理新图景
一是先行先试构建制度化创新模式。探索实施自然保护区非国有林赎买政策,在全市率先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生态环境监管队伍,2022年全区生态环境信访案件办理综合满意度达95.4%。深入推进排污许可与电力消耗数据联动监管试点,建成北碚区环保电力大数据监控平台。
二是数字赋能构建智慧化治理格局。依托“大数据+5G”等技术,构建北碚智慧环保信息系统,整合智慧大气、智慧河流、工况监管、餐饮油烟、危废监管、决策大屏、环保用电监管、信访投诉八大功能模块,绘制大气蓝图、碧水绿图、无废净图、污染普图4张环境污染监管作战图,推进污染防治智慧化、精细化。建成缙云山保护区森林火情智能监控系统,打造“智慧缙云山”。
三是绿色发展打造现代化美丽家园。深入推进“无废城市”试点,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管理+执法”保障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100%。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城市园林绿化补缺提质、街头绿地提质专项行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9.43平方米。将人文积淀与生态资源相结合建设“百馆碚城”,走出一条传承弘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特色之路。
(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是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5+N”政策体系,着力发展传感器、新材料等低碳产业,建成投用西南地区首个竹缠绕复合材料生产基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冷热电三联供综合清洁能源站,创建横河川仪等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创新构建“1+2+4+N”气候投融资体系,支持发行缙云山生态环境绿色债33.48亿元,全区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8%。
二是创新资源绿色转化模式。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缙云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在全市首个完成GEP核算,为全区绿水青山贴上337亿元的“价格标签”。积极参与全市碳市场建设,携手西南大学打造碳汇产学研基地,完成碳排放履约157.52万吨二氧化碳。进一步深化国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2021年,土地出让使用地票815.4亩。
三是打造缙云山绿色生态品牌。优化设置“快进慢行”系统,分级布局旅游驿站7个、观景平台2个,促进景观景点“串珠成链、连点成片”。培育山晓缙云等特色民宿20个,推动“缙岭麓泉”等7个项目建设,开发温泉衍生产品10余款,做亮“巴山夜雨·温泉故里”品牌,近三年接待温泉游客44.84万人、带动消费3.06亿元。
缙云山北泉公园
三、亮点成效
北碚区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缙云山综合整治提升成效获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十巡回督导组等部门充分肯定。
(一)实现“两个到位”,走出了一条“监管严、效能高”的路径。一是生态问题销号到位。《动态清样》反映的190宗问题以及自我排查150宗问题全部整改到位。二是生态负荷缓解到位。实验区地质滑坡隐患和生态脆弱区域引导搬迁原住居民73户、178人,在保护区外围搬迁企业38家。
(二)实现“三个转变”,走出了一条“文明兴、百姓富”的路径。一是住房布局由“零乱散居”向“集中安置”转变。建成生态搬迁住房1.3万平方米,安置群众72户、200余人。二是增收渠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开发巡山守卡等就业岗位500余个,小山丘等特色民宿年营业收入达4500万元。三是生态理念由“靠山吃山”向“护山养山”转变。原住民自发组建“巡山小分队”,义务担任护林员,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受益者。
(三)实现“三个提升”,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强”的路径。一是生态环境品质提升。打造新北温泉公园等生态旅游景点,黛湖总氮、总磷浓度持续下降。二是生态产品价值提升。环缙云山生态建设及生态产业化项目入选国家EOD试点,试点开展非国有林生态赎买,赎买面积5100亩、金额1071万元。三是生态监管质效提升。推进林长制试点,构建“市—区—镇—村社”四级林长责任体系,巡山护林覆盖全域、成为常态。
缙云山胜景
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北碚区坚持“两山”理念、聚焦重点发力,做好缙云山综合整治提升系统工程。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以缙云山保护区总体规划、《缙云山—北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等规划科学策划片区发展路径。二是突出系统整治,制定缙云山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1361”工作目标,建立市区两级验收销号模式。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以督察和自我排查为抓手,实现整改问题动态管理“一张表”。四是站稳人民立场,采取“开会+入户+公开”三步工作法,统筹做好搬迁群众户籍、医疗、教育等保障工作。五是做好转化文章,通过GEP核算科学预测生态效益,构建“大生态、大健康、大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六是强化党的领导,把党的建设贯穿综合整治全过程,将工作纳入“八张报表”“八张问题清单”机制,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