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8 18:47:08 来源 : 作者 :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建设教育强市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
一年来,陕西省宝鸡市教育系统以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为主线,抓项目优硬件、抓改革优管理、抓创建优质量,围绕打造“宝鸡好教育”品牌,革故鼎新、砥砺奋进,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全市教育生态持续优化,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一)党建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0月16日,凤县“党员名师工作坊”常态化开展教学研讨和经验分享活动,各县区各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凤县“党员名师工作坊”李婧老师进行教学经验分享)
去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地落实,教育系统基层党建持续提质增效,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一是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二是坚持集中整治、深化“三个年”、清廉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四个结合”,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三是精心打造“宝鸡好教育”品牌,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四是扎实开展“四好”思政课创优、“大练兵”行动,组建“大思政课”校园共同体,思政润心一体推进。五是开展研学实践教育,五育并举同步发力。六是以示范党组织创建为抓手,助推基层党建整体提升。七是组织190名党组织书记参加全国党员网上培训,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八是深化“双培养”机制,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凤县“党员名师工作坊”、眉县“八问八落实”工作法等经验获省委教育工委肯定。
(二)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新活力
2024年11月15日,《光明日报》以“陕西宝鸡:产教融合激活经济发展新动力”为题,对宝鸡市职校、企业双向奔赴、合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重磅报道。
(组织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企业行”活动)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摆在突出位置,全面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计划,深化三个互融,促进六个协同,以实施四大行动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取得新成效。实施走访调研行动,引导全市36所院校走进752户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实施校企联姻行动,印发《宝鸡市推进产教融合院校“企业行”工作方案》《宝鸡市推进产教融合企业“院校行”工作方案》,有序有效开展院校“企业行”和企业“院校行”活动,全年组织企业行活动12期、“院校行”1期,走访企业60余户,全面深化校企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三) “宝鸡好教育”做法全省推广
2024年7月,《陕西省“双减”工作动态》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全力打造“宝鸡好教育”品牌》为题,向全省推介“宝鸡好教育”建设经验做法。
(高新二小学生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探秘青铜文化)
宝鸡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陕西省关于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紧盯“学好上、上好学、学得好”的“三好”目标,实施抓项目优硬件、抓改革优管理、抓创建优质量三大行动,推进“宝鸡好学校”等八大建设项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力打造“宝鸡好教育”的区域特色品牌,有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持续深化德育铸魂、体育立人、美育浸润、劳育融通、心育向阳等“新时代·新教育”等系列改革行动,做到“一个都不少”“人人能出彩”;推进集团化办学多样态发展,探索形成一法人多校区、初高中贯通、全学段融通、综合托管等开放、多元、特色办学模式,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全市组建教育集团37个,涵盖成员校133所;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积极构建观念上同向、履职上同责、实施上同力的校家社合力育人体系,宝鸡市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
2024年1月,宝鸡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成立,有力推动“大思政课”走深走实走活,开创了全市学段上主线贯穿、有序递进,横向上同向同行、功能互补的全体系思政育人新格局。
(开展宝鸡市“大思政课”教研共同体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联盟成立以来,采取平台建设、课题研究、教学改革等系列举措,推动思政教育在统筹规划、示范引领、师资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扎实推进,打造了一批精品思政课,培养了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一是“共建、共享”搭建交流平台;二是“共研、共用”探索课程贯通;三是“共联、共育”强化校馆合作。
(五)打牢宝鸡“好教育”坚实基础
2024年9月1日,投资2.5亿元、锚定“渭滨第一、宝鸡一流、西北知名”发展目标,覆盖整个义务段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宝鸡市渭滨第一学校正式建成投用。至此,渭滨区姜谭路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彻底消弭,区域性“择校热”“大班额”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建成即优质、起步即卓越”的宝鸡市渭滨第一学校)
2024年,市教育局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主线,抢抓中央三年投资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7000亿元和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有利契机,滚动实施未来三年“四个一批”教育项目,全面加快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为打造“学好上、上好学、学得好”的“宝鸡好教育”品牌架桥铺路、夯基磊台。
2024年,全市教育系统共实施续建和新建重点教育项目29个,概算总投资22.7亿元。截止年底,所有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宝一中科技新城校区、宝一中附属小学、渭滨区第一学校、高新区高新第三幼儿园、高新三小北校区,眉县第四幼儿园等14个重点教育项目已经建成投用,新增学位9800个。
(六)课后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2024年10月,《宝鸡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资金管理使用指导意见(暂行)》印发实施,实现了课后服务收费资金的闭环管理,确保把课后服务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高新第一小学开展特色社团课后服务)
一是着力完善政策制度;二是着力办好民生实事;三是着力化解存在问题;四是着力加强监管监督。
(七)为基础教育发展固本培元
2024年9月10日,宝鸡市委、市政府召开庆祝大会,隆重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市委书记杨广亭出席大会并讲话,对全市广大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和辛苦付出给予充分肯定和感谢。
(宝鸡市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大会现场)
宝鸡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树先进典型,正面示范引领,开展警示教育,师德师风持续向好。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县管校聘”改革深入推进,1615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队伍活力持续增强。积极维护教师权利,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减轻教师负担。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事业单位招考、特岗教师招聘、公费师范生招录多措并举,全年招聘新教师1246名,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坚持培养、培育两手抓,全方位支持教师专业发展,骨干教师队伍持续壮大。
坚持做好教师培训,争取国培、省培项目18个,完成市培项目27个,全年培训教师2.3万人次。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落实,确保实现“两个不低于一个不晚于”目标要求。推出“优秀教师典型事迹你我讲”专栏,弘扬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崇高精神,切实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
(八)联合培养定向公费师范生
从2024年秋季起,宝鸡市与宝鸡文理学院校地合作联合培养定向就业公费师范生,首批招录100名学生(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各50名)顺利入学就读,为全市教师队伍培养选拔开辟了新路径。
(英姿飒爽的宝文理2024级新生)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均衡、协调发展,市政府决定,从2024年秋季起,宝鸡市与宝鸡文理学院开展校地合作,参照国家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联合培养定向宝鸡市就业公费师范生。
这项计划的实施,为从源头上改善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质量,促进县域教育发展作出有益尝试。
(九)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2024年,全市教育系统坚持靶向施策、同向发力、精准监督,扎实推进“校园餐”问题专项整治,全力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日趋规范,“校园餐”专项整治成效显著。11月至12月,省“校园餐”问题常态化下沉蹲点督导组深入全市13个县区,对“校园餐”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入校实地督导并给予充分肯定。
(凤翔区柳林小学学生的开心营养餐)
一年来,市县两级紧盯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坚持管、查、改、监一体贯通,全力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火墙”。一是夯实责任严格“管”;二是聚焦重点深入“查”;三是靶向施策全力“改”;四是科技赋能创新“监”。目前,全市962家学校食堂全部实现“智慧监管”,400多路摄像头从“后厨可视”升级为“可识别、可抓拍、可预警、可喊话、可回放”,对11种风险隐患实现抓拍、推送、整改、审核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效能大幅提升。
(十)宝鸡教育事业实现新跨越
2024年4月2日,全市“两项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宝鸡市委常委、副市长高宏真强调:“两项创建”既是政治任务又是民生工程,全市上下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定目标、突出重点、紧盯短板、精准发力,以扎实有力的措施推进“两项创建”提质增效,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实现新跨越。
2024年是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工作加速推进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千方百计强保障,多措并举抓推进。一、在优化推进机制上“做文章”;二、在补齐短板弱项上“下功夫”;三、在严格督导评估上“见实效”;四、在强化责任落实上“求突破”。
2024年,宝鸡市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主动扛起 “两个只增不减”的政治责任,全力保障教育投入,发挥了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增强教育内涵、提高教育质量的政策导向作用,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让每个孩子都有了放飞梦想的童年)
2024年,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前提下,宝鸡市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重点问题,持续保持教育投入稳定增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是足额保障生均公用经费,确保教育政策公平惠及每位学生;二是全面落实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确保应助尽助、应补尽补;三是统筹专项教育资金投入使用,确保教育民生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2024年,宝鸡市教育系统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深化改革、标本兼治,持续提升校外培训治理水平。一是党建引领助发展;二是线上监管优服务;三是联合治理守秩序;四是统筹“双升”促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