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乡村振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将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乡村新基建”是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2021年2月,我们国家宣布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同时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脱贫攻坚全面取得胜利的经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参考,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建好、用好“乡村新基建”。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颁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随后,农业农村部和中央网信办也推出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可见,“乡村新基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

  国家和社会之所以如此重视“乡村新基建”,根本原因还是数字化可以疏通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不管是“最先一公里”还是“最后一公里”,都能让乡村振兴始终飞驰在现代高速公路上,享受数字技术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这五大方面的全面升级。

  一方面,生产端的“乡村新基建”能有效提升农业效率。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在流通环节损失率达20%—30%,远高于发达国家5%左右的水平。这就需要从源头的信息差、还有基础设施薄弱等“最先一公里”的问题上入手,在产地端补足短板,强化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流通损耗、降低流通成本。在这方面,传统农业企业、物流企业以及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科技企业等均在生产端进行“重投入”。其中阿里利用自己的数字产业优势,探索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重点建设农村物流体系,全国五个大型数字化产地仓与县域直管仓一年可将18省、100万吨生鲜农产品直供全国餐桌;1000多个菜鸟县域共配中心能有效助力工业品、农产品的上行和下行;盒马的数字化冷链能实现6个小时从西部山区直达东部餐桌……这些“乡村新基建”能有效助农增收,扩大县乡消费。

  另一方面,销售端的“乡村新基建”能为乡村产业提供产销对接。脱贫攻坚时期,农村地区培育了大量的乡村产业,这些产业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外销和变现,这就离不开农产品销售端“最后一公里”的升级和拓展。不少互联网企业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优势,实现产销充分对接。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884.1亿元,同比增长34.3%。以中国主要电商平台为例,阿里巴巴在过去的8年时间销售农产品超过1万亿元,2015年以来京东平台实现农产品交易额超5800亿元,2020年拼多多农(副)产品成交额达2700亿元。其中阿里巴巴在“最后一公里”上深耕多年,构建起以淘宝天猫等核心电商、盒马大润发等新零售、1688和国际站批发平台等多元化销售平台,不但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需求,甚至可以在信息畅通的作用下,从销售端反作用于生产端,倒逼农村产业的品质升级,实现订单农业模式,改变“种什么卖什么、种好种差一个样”的小农经济,让乡村产品走向都市、走出国门。

  另外,具备公共服务属性的“乡村新基建”还有数字化溢出效应,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也可以推动农村地区“引凤归巢”。以阿里巴巴为例,2014年便启动了“千县万村”计划,在全国打造“农村淘宝”,为农村数字产业发展播种,如今,阿里巴巴正在用沉淀了20多年的数字化能力建设“乡村新基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10余个县级政府正在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客服体验中心”,每个中心能为当地提供2-300个数字客服岗位,把乡村本土的人才留住、用好,让小镇青年实现家门口的数字就业,解决乡村人才短缺问题,促进乡村人才振兴;飞猪等平台通过互联网把乡村美景、民宿及歌舞习俗等展示给全国消费者,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支付宝蚂蚁森林带动超过5.5亿人参与到生态治理中,在荒漠化地区种下真树2.2亿多棵,累计碳减排1200多万吨,不仅让手机上种树成为一种时尚,更是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钉钉针对乡村场景开发的“乡村钉”“农合钉”“平安钉”等应用,被基层组织用于开展乡村治理,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当然,乡村振兴绝不是单靠“乡村新基建”便可以实现的,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农业生产者等多个主体的合力,一起利用科技把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基础快速拉到和城市发展同样的平台上,让农村真正享受到数字化红利,并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乡村生态产业全面振兴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