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研究     服务热线:010-53688273  13241562886

【涟法青年说】心之所及皆是案例,手之所出皆是精品

时间:2025-02-26 17:02:43 来源 : 作者 :


       民二庭 苗柱
在法律的长河中,案件审判不仅是正义的体现,更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入额两年多来,我审理了不少案件,在精品案例方面也总结了一些想法,下面与大家分享一种由内而外,而又由外而内的案例打造过程,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系统现象。一、打造精品案件需要一颗好奇之心在司法领域,好奇心更是法官不可或缺的素质,法官对案件的每一个细节保持好奇,才能深入挖掘事实真相,确保司法公正。好奇心是一颗启智之心,北京大学的博导刘颖曾表示:“正是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使我有了今天的成就。” 法官的好奇心,是法律智慧的启发之源,是一个精品案件的开端,如果不能对一个案件产生好奇,那也就缺少了打造的源头活水。好奇心是一颗专研之心。西南政法大学的陈忠林教授,对于法律问题“研”和“究”的论述是如此的发人深省,充分说明好奇心是推动法官不断专研法律问题、不断探索事实真相的动力源泉。没有好奇心,我们将无法持续输出不断追问、探究的无穷力量。好奇心是一颗良善之心。“好奇心害死猫”这一俗语提醒我们,在缺乏判断力的情况下,好奇心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而要纠偏使案件走上良法善治的轨道,良善之心无疑是案件判断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打造精品案件需要一双勤劳之手勤劳之手记录灵感。在案件的海洋中徜徉,通过某个不经意的细节,通常会迸发出关于某个主题的火花。正如《华尔街故事》一书关于如何找到好故事的叙述,随时记录灵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而精品案件往往起源于一个随时可以溜走的灵感,但勤劳之手可以帮你挽留。勤劳之手落笔骨架。精品案件的发源在于好奇心和灵感,而落实却在于对于案件每一个细节的推敲和串联,而细节的连接点将系统集成精品案件的骨架,正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分析阅读第一阶段——拟大纲——应该做的那样,要以勤劳之手将案件的大纲或文书的大纲列出来,精品的庭审和精品的文书离不开好的预设骨架,更有耐于勤劳之手的“摸骨”调整。勤劳之手常润血肉。灵感落于笔端通常是最困难的事情。但没有寒彻骨,哪来扑鼻香?没有一双勤劳之手常修常改常润色,哪来的精品案件呢?我个人经验是,从法律价值出发,从案件事实入手,以法律规则结尾,每一种元素均是血肉,价值为心、规则为脉、事实为血,必能造就精品。三、打造精品案件需要“正反合”模型“正反合”理论的法哲学原理为社会基本共识对司法裁判的反思与平衡提供了由内而外又由外而内的模型。首先以法官不忘初心的良心感知为外圆即“正”,以法律规定本身进行内方寻据,其次再实事求是找寻法律核心价值为内切圆即“反”,以基本事实为媒介,最后以“如我在诉”换位思考进行反思和平衡,找寻内方的外切圆即“合”,以勤劳之手在事实、法律和社会基本共识之间打磨血肉,内容反复的修改,价值核心的反复修正,必能打造一个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彰显法律的价值,展现人性光辉的精品案件或案例。

 

个案需要内外兼容,而打造本身也需要兼具内外。案例的投送也很重要,所出而无所得容易打击自信。常写常投常反思,所出与所得必能相互交辉印证。积平常之功,乘螺旋而上,可享繁花之果。心之所及皆是案件,手之所及皆是精品。

供稿:涟水法院苗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