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研究     服务热线:010-63907207  4001893518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9-04 08:55:27 来源 : 《共产党人》第16期 作者 : 王克修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王克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会主题,意义十分重大。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国际环境严峻复杂,风险挑战日益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最新发展。要全面认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的科学意蕴,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关键是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依靠创新发展提供动力,依靠协调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绿色发展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以开放发展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格局与发展空间,以共享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这进一步说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都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通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得以不断推进和拓展。


走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生产潜力不断得到释放,生产要素有效利用,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环境等约束日益凸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日益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根据时和势的变化,在一系列重要会议和场合,在各地考察调研和重要指示批示中,就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最终目的、战略基点、必由之路、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深入系统的阐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效。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要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既要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


坚持以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要立足当地具体发展实践,结合地域发展特色和发展优势,充分尊重生产力发展规律,走出适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打破思维定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灵活施策优化资源配置,补短板、扬优势,因时因地制宜找准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要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是简单地将现代数字技术应用到实体经济,而是要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要求融合在一起。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协同转型发展应基于数字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和实体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产业变革需要,抓住新发展格局中的主要矛盾及战略重点,不断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应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建立前瞻性、实践可行性与效力持续性的制度体系为重要抓手。通过规则的修订、制度的革新、观念的引导,重塑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进程相匹配的制度环境。


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服务业实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上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为349646亿元,同比增长4.6%。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6%,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旨在加快塑造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服务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稳定提供持续动力,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创新实践和有效支撑。要进一步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核算,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


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生命周期,科学规划,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要多轮驱动,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分层分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推进铁路体制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推动收费公路政策优化。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推进海事仲裁制度规则创新。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


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兼顾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依托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产业转换能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夯实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畅通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动,增强对资源要素的吸引能力。稳定产业链布局,增强供应链黏性,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更为畅通。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具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