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题:新华社经济随笔:从开镰到“开机”,“黑科技”解锁夏收“密码”新华社记者胡璐、古一平“大胃王”联合收割机快速行进,一亩地从收割到脱粒用不到10分钟;梯田稻麦收割机在丘陵间爬坡上岭;北斗辅助装备精准监测、调控作业状态,收割机和运粮车自动调头、转弯、卸粮、转运有条不紊……“三夏”时节,在全国小麦主产区,各式各样的夏收“黑科技”精彩呈现,为古老的农耕文明带来现代发展活力。千百年来
从“试验田”到“新引擎”经营主体新增416户,总数达8684户;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88亿元,同比增长106%;形成招商引资实物量14亿元,同比增长17.3%……今年1至4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兵团区块交出亮眼“成绩单”,一组组数据,折射出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韧性。今年以来,新疆自贸试验区兵团区块聚焦制度创新“主引擎”,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魄力,在服务
从河北巨鹿“一村一品”的生动实践,到河南内黄特色产业描绘的富美乡村;从山东“齐鲁粮仓”的科技丰产,到新疆和硕葡萄架下的稳岗就业……华夏大地上,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正蓬勃兴起,成为激活乡土、富裕农民的新引擎。■河北巨鹿:“一村一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眼下,河北省巨鹿县的金银花进入采摘期,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着采摘。在堤村乡任庄、金玉庄等村,村集体有烘干房、色选机等金银花加工设备,村民采摘的金银花不
当前,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三夏”全国将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压茬推进夏收、夏种和夏管机械化作业。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收割机在麦田穿梭往返、“云平台”实现作业需求与农机分布精准匹配……从播种到收割,从田间管理到粮食烘干,搭载先进技术的各式农机具智能、高效、精准,为 “三夏” 生产注入不少“科技范儿”。无人机AI管家为“三夏”耕作保驾护航图为安徽省植
首批5000多万公斤认证种子上市,预计带动增产上亿斤数据来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制图:张丹峰立夏前后,玉米、水稻等作物春播进入高峰。近期,一批种子“持证上岗”,出现在各地的农资门店,吸引不少种植户咨询、选购。这些种子,就是包装上印有“中国种子认证”标志的首批认证种子。种子认证,是一项国际公认的高质量种子评定制度,被誉为好种子的“信用证”、种子企业的“体检证”。好种子如何认证?效益咋样?怎么选
努力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黑龙江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本报记者 崔 佳 祝大伟 郭晓龙一穗玉米,可以释放多大价值?9条产业链,50余种主要产品,规上玉米加工企业43户,产值289.8亿元——地处“黄金玉米带”的黑龙江绥化市,2024年交出答卷。这是黑龙江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一个缩影。2024年,黑龙江新增117家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规上企
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现在我们大面积种植都是用大型机器,效率和以前比肯定提高很多”“大大缩短了育种的进程,加快了育种的进度”“农业科技不断地发展,我们种田越来越轻松,越来越简单,越来越高效”……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跃升、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推进农机装备全程全面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全面融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央广网2025-04-02 08:19央广网南昌4月2日消息(记者刘培俊)3月29日,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江西农业装备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西研究院”)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南昌召开。合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敬春,合作委员会主任、江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德雄出席会议。中国农机院、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江西省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