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研究     服务热线:010-63907207  4001893518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

时间:2022-12-11 16:52:04 来源 : 国合研究院 作者 : 国合研究院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实施建议

调研组成员:高俊才 吴维海等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关于春节期间开展基层经济调研要求,春节期间本课题组选择了“乡村振兴战略”题目确定了访谈提纲,设立33个问项调查问卷、对山东、北京、甘肃等地方政府进行书面访谈,并开展了网络调研问卷调查和部分地区的现场访谈,分析归纳、系统研究并最终形成了本“乡村振兴战略”现状与实施建议的调研报告。

本调研报告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年春节返乡调研报告二等奖

一、基本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以对个人发放问卷、对山东、北京等政府进行书面访谈等形式,进行了非现场调研和访谈。调研范围涉及北京、山东、甘肃等地市县、乡镇政府部门和部分村庄,重点北京市平谷区、山东东明、泰安市肥城潍坊市寿光、临朐安丘、青州、东营市垦利市县区、乡镇政府部门以及部分村级组织。同时,组织团队进行了部分现场访谈调研。其中

2月20日-26日,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司长高俊才带队到潍坊市发改委安丘市、青州市、潍城区等地进行了现场调研和专题访谈与潍坊市、市发改委、安丘市、青州市等领导,部分乡镇、村庄,以及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潍坊市博物馆、潍坊市帛方纺织有限公司、潍坊麓台书院、潍坊世纪泰华公司职业院校和企业进行了座谈或现场调研,听取了各方建议和意见。调研组还派人到山东菏泽单县高韦庄安徽濉溪县等地进行了现场调研问卷调查

本次“乡村振兴战略”书面访谈和现场调研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方经济现状;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政策、产业基础发展机遇和主要问题、可能挑战;各地政府在实施的乡村振兴计划和重点工程,主要经验采取的措施2018-2020年推动经济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可能的战略布局、重点任务、发展策略需要的资源;当地乡村振兴战略面临阻力、问题和制约瓶颈及当地人民群众的主要关注点和希望解决核心问题;希望上级政府给与的特殊政策资源和服务;预计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能的目标、基本原则、重点指标;地方在深化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建议;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及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旅游产业、养老产业、电商、品牌发展状况及农村文化和乡村治理等。

本次问卷访谈,设计33个问项共收回有效问卷150余份调查问卷的题目包括:各地区居民和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满意度、熟悉程度当地乡村经济现状产业基础问题居民满意度,村级自治冲突、微腐败问题、各地乡村振兴战略的预期目标、实施政策和可能措施

二、调查过程和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了模型分析法调查问卷法、非现场访谈法、现场座谈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调查时间从2018年2月8日开始2月26日结束

三、调研主要发现和问题

(一)主要发现

初步归纳,各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呈现以下特点:

1)各地较为重视农村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具备良好环境

调研发现,各地政府普遍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取得成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民获得感提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基础。

调查认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对过去农业农村发展的综合、提升、丰富和超越。是综合考虑协调发展要素,统筹城乡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增进社会公平等各方面要素的总体战略和顶层设计。这一战略的提出为各地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缩小城乡差距,转变过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点带面的单向发展理念为城乡互动、工农互补、点面结合的多维发展理念。为各地优化资源配置、新旧动能转换、城乡互动发展等指明了方面,从政策层面提供了机遇和更大的操作空间。

2)地方县市乡镇农村农业差异较大,发展模式各不相同

调研发现,各地农村农业产业现状和经济基础差异较大,各地发展优势、重点和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如:北京市平谷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和北京的“后花园”,经济实力较强,2017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9.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60元,同比增长8.7%。该区实施以生态带产业的发展思路,生态保护任务重,乡村振兴注重体现绿色、生态、环保等理念,注重夯实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

潍坊市临朐县东城街道作为典型的工业化县区,乡村经济结构以工业经济为主,农业经济为辅,街道辖区有企业600余家,涵盖铝型材、机械、电子、化工、纺织、商贸物流等十多个门类。其中铝型材产业是临朐县东城街道的特色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现有铝型材生产加工企业53家,关联配套企业264家,产业集群年产值达200多亿元。发展起江北建材城、江北物流城等专业市场7个,是中国江北最大的铝型材集散地,被评为 “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也由此荣膺“中国(江北)铝型材第一县”称号。2017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0%。该县是典型的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模式。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依托沿海优势和黄河入海口的特殊地理位置,大力发展特色养殖、旅游等产业,走出了生态优先、农旅结合、创新产业的路子。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0亿元,同比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7亿元,同口径增长1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8亿元,增长7%;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370元、16947元,分别增长7.9%、8.6%,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经济基础。在下一步乡村振兴的工作中,该区重点探索和推动涉农产业的生态环保技术、休闲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模式和重点示范项目。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高新区通过创建省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享受了省和国家高新区政策,从“区镇合一”、“区街合一”、“区处合一”等园区与地方的合署办公过度到“划定区域、独立设置”。探索出了城乡融合的园区化发展模式。2017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2亿元,利税7.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和2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82亿元,其中工商税收1.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42%和 24.83%。今后几年该区将在以工促农、一二三产融合和产业特色化等领域进行示范试点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和菏泽市东明县、单县的调研分析发现这三个县区均为传统农业市县,两地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农业是寿光的金字招牌,有农产品物流园大市场、有菜博会大平台、有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中心等一批高科技基地数以万计懂技术的农民,特别是近年来,寿光市通过大棚“两改”,推动了蔬菜产业升级换代,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质量全链条监管等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市现有蔬菜面积60万亩,年产450多万吨,种子种苗企业数量达300多家,培育了5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新品种,年育苗量达15亿株。2016年以来,全市新建第五代高标准大棚1.6万多个、面积9万亩,农民直接增收20多亿元。先后被评为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寿光已经走出了依靠知识和创新引领高效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山东省东明县、单县是传统贫困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各类项目尚在起步阶段。对于未来的乡村振兴战略,这两个县可以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平台交易、新型职业农民和对外开放等领域有所布局。

3)乡村振兴规划均刚起步,有待进一步创新完善

从部分地市县区和乡镇调研来看,山东省潍坊市安徽省濉溪县、山东省青州、安丘等地区,开始研究和着手编制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思路。北京市平谷区、山东肥城市等县市区已经初步研究和编制了乡村振兴规划;有的地区在此之前,前对本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制定了农业领域的规划方案,如东营市垦利区等。但总体看来,这些已有的乡村振兴规划的体目标、发展路径和行动计划尚不完善,存在就事论事、定位不高、缺乏可操作的制度办法和政策体系等。需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明确新的思路和行动计划。

(二)问题及挑战

调研发现,各地在乡村经济转型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具有共性和普遍性,主要的问题和挑战大致包括:

一是乡村振兴的政策和资源资金投入不足。多数被调查单位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中的规划缺少、或者规划目标过低,本地区扶持政策不多、涉农投资规模不大,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资源支撑不够。

二是村级发展不平衡,落后村与先进村的差距大。从调研的部分乡镇和村集体2017年的经营性收入看,整体收入水平有所提升,但是绝大部分收入的增幅来自于发展较快的村庄。个别产业薄弱的村庄组织不健全、工作畏难发愁、等靠盼上级政策的问题突出,缺少稳定的集体产业和规模化的产业项目。

三是农业农村产权和经营权改革阻力大。农村经济转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等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受历史、宗族、人际关系、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资源缺乏等因素影响,情况错综复杂,整体推进难度较大。

四是村庄面貌改善和生态环境欠账。局限于本地区管理人员思路、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乡镇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浮于表面,许多村集体没有足够的资金开展生态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没有规划思路和技术带头人。需要各级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尽快研究制定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和生态环保重大项目节能环保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专项资金,引导和整合各方资源,上下联动以点带面加大农业农村的绿化美化投入,持续改善乡村面貌,尽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与城市相比,不少农村在居住、采暖、交通、教育、医疗、购物、金融服务等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品供给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旱厕、污水处理、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农业道路管网、通讯设施和医疗教学条件技术设施不健全。相关服务和设施需要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撑与保障。

针对各地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一些地方政府开始研究制定适合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目标和解决方案,如:东营市垦利区地处黄河口防汛区域该地区所在的黄河南展区是上世纪70年代为解决黄河下游麻湾至王庄窄河段防凌防汛问题,由原国家计委、水电部批准而设立的黄河下游蓄滞洪区。黄河南展区工程于1971年兴建,1978年完成主体工程,南展大堤全长38.65公里,面积123.33平方公里。垦利区境内南展大堤长28.15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涉及房台村47个、10851户、32651人。40余年来,由于受蓄滞洪区功能的影响,区内土地利用和产业开发受到政策限制,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56.6%,房屋大多是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土坯房,人均居住面积11平方米,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29.4%,且住房陈旧简陋,大多已成危房。虽然地方迁改造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项目实施以来,无论是资金筹措、项目配套、土地指标等方面都遇到了不少困难,仅靠市区两级实施此项工程,压力大,后劲不足。为了尽快改变地区落后的乡村面貌,当地政府提出了“改善黄河南展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实施计划加大了财政投入,积极筹措专项资金,争取山东省政府等对展区搬迁改造工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再如: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是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打造有机、生态蔬菜的地区品牌,寿光市聚焦解决当地蔬菜的农残、药残超标、蔬菜废弃物处理等老大难问题,主动塑造寿光蔬菜的安全品牌,促进了乡村振兴重点工程的全面落地。

(三)主要任务和振兴路径

访谈和调研发现,各地市县区、乡镇和村庄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打算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各被调查单位注重研究国家经济形势,聚焦当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农村生产发展。如寿光优先发展蔬菜产业,适时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青州市聚焦花卉产业,实施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塑造全国著名花卉城市品牌形象东营市垦利区优先发展海水养殖和农旅结合的新兴涉农产业,打造黄河口生态养殖和休闲农业的区域形象,等。下一步各地区区如何结合国家和各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研究并编制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级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是各级政府当前重要、首要的工作。

编制各级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模型和思路,如图所示: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1)

图: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地图


二是加强重大项目建设。重点筛选和引进重大农业农村产业项目,通过推进农村土地和集体经济改革,引进和开发重点涉农项目,实现涉农产业聚集和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业产业聚集能力,推动涉农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农业农村资产性收入水平。

三是发展乡村文化教育产业。增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优秀农村农业文明挖掘和农业文化建设,提高农业文化软实力。

四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结合各地区、各县乡镇的棚户区改造、农村环境整治、城乡一体化建设等部署,改善村民交通居住和就业环境,建设村容整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五是加强乡村治理。在村级层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总统领,从严从实推进基层村组织党的建设。加大乡村微腐败的治理,确保基层党组织发挥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堡垒作用,建立健全管理民主的乡村治理体系。

四、问卷分析结果

根据回收的150余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与探讨,主要反映出以下基层现状:

1)受访者认可政府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但对基础公共服务和收入现状仍存在不满意

在问卷设计的对政府政策态度的问题上,如:您认为当地政府对农业、农村的重视程度”;“您对所在地区乡村(农业、农民、农村)的政府补贴、财政投资、政策扶持和金融融资便利性等的满意程度”等问题,调查结果都显示没有人选择否定选项,表明政府政策措施运用得当,得到了群众认可。

对于农村现状感受问题上,如:对比我国和欧美国家乡村(农业、农民、农村)生活便利和收入情况,您对我国乡村居民收入和便利性的满意程度”;“您对所在地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取暖、医疗、养老设施)现状的满意程度”;“您对所在地区乡村的公共建设服(文化建设、教育、厕所卫生)满意程度”;“您所在地区农业、农村的道路交通、医疗养老和教育便利等基础设施,与城市比较差距”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每个人的感受不一致,仅有一半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肯定,不少人对现状表示不满,甚至特别不满意。其中:男性被访者对我国乡村居民收入和便利性的满意程度总体比男性被访者更低,如图12、3、4所示被调查对象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满意程度男性跟女性的态度差异不大,但是更多男性认为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对乡村公共服务的现状持肯定居中态度男女性别基本持平但男性的不满意程度明显大。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2)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3)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4)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5)


2)“乡村振兴战略”已深入人心,但具体措施步骤需明确

调查结果显示,86%以上的被访者表示听说过“乡村振兴战略”,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的相关当地政府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信心,说明被访者普遍对“乡村振兴战略”都有所了解。同时,调查发现,一般职员明显比科级或中层被访者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更有信心;年龄越小的被访者对实现乡村振兴越有信心,如图5、图6所示。在如何实现问题上,86%以上的被访者认为“当地政府编制和实施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其中,有平均45%以上不同年龄段和职位层次的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充满信心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6)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7)


3)在农村土地政策改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关系农民重大民生关键问题改革上,尚未形成广泛和一致的民间共识,折射出当今农村涉农主体利益出现分化,需要深化乡村治理与产权体制改革    

在针对农村土地政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等具体改革问题上,调查显示被访者尚缺乏全面的认识,对政策的态度也不尽一致,政府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如:您对农民的土地、宅基地和承包权被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进行总体承包和统一经营满意吗”这一问题,72%的被访者表示“特别满意”或“满意”,这从侧面说明目前涉农企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承包和统一经营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土地经营形式,但也说明农民缺乏对其它土地经营形式和资产性增收的了解。“您认为所在地区投资机构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对您的收入是否有贡献”被访者态度很不一致,如图7所示。只有合计60%的被访者认为“特别有”或“较有”贡献,认为贡献“不大”或“极小”“一般”仍有40%,说明投资机构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这一形式尚未得到认可。针对“您对当地政府目前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土地承包政策和宅基地流转政策的满意程度”;“您认为所在地政府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支持力度”给予肯定答案的仅占68%和76%。从被访者职位层级来看,一般员工总体满意度比科级或中层人员,但科级或中层被访者出现否定情形。而一般员工对“当地政府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度改革的支持力度”问题上有14%选择了否定,如图8、图9显示在问题上,土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这些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中,尚需更多政府顶层设计工作来落实完善相应制度和办法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8)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9)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10)


4)在改善农村创业环境方面,政府亟需出台政策措施以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农业产业化人力资源建设

您对所在地区乡村的政府职业培训、农民返乡就业的满意程度”、“您认为当地政府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支持力度”、“您认为当地政府对乡镇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几个问题中,选择肯定选项的比例分别为63%、64%、63%;有63%的被访者希望当地政府对

乡村建设和农业加大投资程度表明尚有接近一半的被访者对政府在营造农村创业环境方面的工作不予认可。在您认为大家不愿意返乡创业的原因”调查中,选择最多的是“没有创业环境”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说明在营造农村创业环境和创业引导这两方面政府方面的服务工作需待加强。在您认为当地政府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力度”和“您认为当地政府引进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两个问题中,选择肯定选项的比例分别为73%和37%,表明新型农业职业化人力资源的发展提升是未来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的内在诉求和关键动力

5)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趋向明显,互联网深入农村生活,农民对食品安全和产品打假的民生问题关注度高

被访者全部是互联网用户,其中57%的被访者表示在互联网上卖过东西,说明互联网已经不仅是人们的交流平台,更成为营商平台,走入千家万户。“您对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土壤污染等的满意程度”和“您对所在地区乡村的农副产品生产能力和品质的满意程度”两个问题中,选择“特别满意”和“满意”的合计比例分别为70%和80%,对上述两个问题男性的满意程度优于女性,如图1011所示。值得注意的是有18%的被访者表示对乡村食品安全和政府打击假货“很不满意”,说明直接影响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假冒伪劣商品是人民的重大关切问题,需要常抓不懈,重拳出击。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11)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12)


6)农业相关收入占个人收入比重很低,农业三产融合度小,农民难以通过农业提高收入,显示农业产业化重塑空间巨大

参与调查的乡村人员年龄在20至60岁之间,属于从事农业生产生活的主要人群。从个人年收入、个人农业收入、个人从事制造业(如加工罐头、制作器械)带来的收入、个人从事服务业(如休闲观光、游客采摘、农家乐等)带来的收入四个维度来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对农村收入的影响程度,根据上图12、13问卷分析可以看到占据主要比重部分(1000-500071%)的年收入区间中农业制造业带来收入、农业服务业带来的收入占调查人员收入比例非常低不足20%,乡村中涉农服务业占比较低,由此说明农业产业链延伸不够,农业一三产业融合度不足。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13)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14)


7)乡村治理成效差强人意,村级组织的小微权力腐败现象普遍,精准扶贫工作需待提升

您对所在地区乡村的乡村书记、村主任的换届选举的满意程度”和“您对所在地区乡村的村书记、村主任的履行职责、业绩表现和做事公正的满意程度” 这两项满意度调查中 ,如图14所示,未有被访者选择否定的选项选择 “满意”的居多男性满意度优于女性。在您认为当地村一级组织的小微权力腐败现象(村账务不公开、侵吞村集体资产、选举受贿、宗族势力等)的严重程度”这一调查中,31%的受访者认为“不严重”,但有合计37%的受访者认为“特别严重”“严重”如图15所示,显示村级组织的小微权力腐败现象非常普遍,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15)

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和实施建议(图16)


在对精准扶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中,73%的受访者“很满意”和“满意”态度仍有3%的被访者表示“很不满意”,明精准扶贫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对策建议

针对春节期间对基层政府、乡镇村庄的乡村振兴战略调研分析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策略和对策建议

1、研究制定各省、市、县、乡、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关键路线图。明确具体任务,加快推进实施,且在上述规划、实施方案、路线图等制定过程中加强基层参与,特别是涉农企业农民参与,一方面有利于政策落地;另一方面有利于政策宣传。同时,加快调整县域三产结构比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新动能,提高工业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产业占比,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

2、转换政府农业农村发展观念,实施农业战略突围。彻底解决部分政府领导重工轻农的错误观念,真正理解和全面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探索乡村振兴的新道路、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优化和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三产融合,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规划实施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综合项目,凸显一村一品,打造县域乡村振兴新品牌。

3、出台乡村振兴扶持政策国家各部委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同时给予地方政府和部门更大的自主权。金融政策和具体措施向乡村建设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形式,更多地参与乡村振兴类项目,对于农业主体贷款从事经营活动给予更多优惠。加强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集中派遣、政策引导、加强涉农人才和专业技术培训,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积极鼓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创业,吸引农村人才返乡创业,鼓励人才投身农村建设和涉农产业。鼓励地方政府将乡村振兴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亚投行建设等重大国际交流和涉农项目结合,整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为地方乡村振兴提供国际化的资源平台和实现道路。鼓励地方政府将乡村振兴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对新兴产业发展给予专门的政策、税收等优惠。

4、加强精准扶贫工作。强化产业扶贫和项目扶贫,优先做好农业农村精准扶贫管理针对当前农业农村领域存在的扶贫弊端和问题,改进精准扶贫的机制和方法,提高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效率

5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促进农业产业聚集、农民就业和农业增收。强化各级财政农业投入,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农业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通过以工促农、以技术推动传统农业转型,以生态环保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真正体现青山绿水也是生产力。

6、乡村治理强化自治德治。完善乡村综合治理机制,增强党建的主体责任,对村级小微权力腐败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严厉惩治,让农民感受到公平公开,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8年2月27


本次调研课题组成员:

高俊才: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司长,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学术委员

吴维海时任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执行总监、研究员,时任国合华夏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