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研究     服务热线:010-63907207  4001893518

潍坊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时间:2022-12-11 17:35:38 来源 : 国合研究院 作者 : 国合研究院

潍坊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课题组负责人  高俊才 吴维海

 

编者按:本研究团队受潍坊市委托,研究并编制《坊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探索创新了乡村振兴的潍坊模式。以下是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重大意义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效和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二、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市创造并丰富了农村改革的实践经验,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为全省、全国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潍坊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三农”改革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全省、全国农村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机遇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为潍坊市创新乡村振兴模式提供了强大动力。“一带一路”倡议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宏观环境和技术支撑。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动能。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进程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

潍坊市乡村振兴仍存在产业规模大但知名品牌少、产业链条短融合度不够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不够高、基础仍然薄弱等问题和不足。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略。

二、基本原则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建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为抓手,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村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党管农村、强化落实,规划统领、创新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农民主体、增能赋权,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符合潍坊实际、具有潍坊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三、发展目标

略。

四、发展路径

统筹规划,全域协同,因地制宜,探索融合化、高质化、均衡化、特色化“四化一体”发展路径,加速“六转、六融”,着力实现“六升”,建成潍坊绿色田园、幸福家园、兴盛故园、和谐乐园“四园”美丽乡村,打造“潍坊模式”升级版。


第三章 空间布局


一、产业布局

繁荣生产发展空间。加快发展蔬菜、畜牧、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农机装备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乡村服务业,通过示范引领、点线结合、面上推广,打造北部沿海蓝色产业带、滨海特色城镇带和滨海风光旅游带。“六市两县四区”跨域协同、优势互补、平台(资源)共享。

二、生态布局

打造生态宜居空间。坚持一个规划一个盘子,推进生态共治互联互通。在水系发达地区的乡村体现水乡韵味,平原地区的乡村营造田成方、林成网的田园美景,丘陵地区的乡村打造山村风貌,沿海地区的乡村表现海洋风情。全面构建“三区、十一道、多点”的点线面生态格局。

三、乡村布局

优化生活舒适空间。明确细化县域、建制镇、中心社区及拟保留、合并、取消的村庄,按照“起点高、标准高”的要求,综合考虑建设形态、居住规模、服务功能等因素,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乡村试点工作,推动生态、富裕、宜居、文明、和谐村庄建设。

实施“三步走”开发,重点做好四类村庄布局,实现每五年一个大台阶。


第四章 推动产业振兴 塑造农业新动能新体系


一、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抓紧抓好粮食生产,坚持质量兴农,发展特色优质安全高效农业,全面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生产由粗放化向精细化、高端化转变,打造一批“万元亩值、十万元亩值”示范工程。

二、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蔬菜、畜牧、林果、花卉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农机装备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乡村服务业,构建“4+2+3”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全面发展、多样化发展、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载体。

三、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三年计划,重点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推动产业链延伸、供应链相通、价值链提升,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

四、加快特色小镇建设

以特色小镇为载体,以点带面,以区域带产业。优先明确特色小镇产业定位,重点完善特色小镇功能配置,优化特色小镇运营模式,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市民化。


第五章 推动人才振兴 构建人才要素流动新格局


一、优化人才服务

以构建“五纵四横”人才服务机制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人才信用提升,建立招才引智服务系统,形成多点联动、全域覆盖的乡村人才服务体系。

、打造创新创业高端平台

扎实推进“185”创业行动、“四个聚力”行动、创业型街道(镇)行动,健全完善“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全流程创新创业服务链条,打造“潍坊创业、创业潍坊”品牌。

、推动人才要素合理流动

鼓励人才跨城乡、跨省市、跨国交流,推动人才要素合理流动,构建乡村振兴人才集聚区。


第六章 推动文化振兴 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一、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以构建新时代乡村价值体系为引领,重点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创新乡村文明志愿服务模式,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二、弘扬优秀乡村文化

“文化名市”建设为引领,挖掘我市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实施优秀文化传承提升六大行动,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保护开发传统文化资源,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三、倡导新时代新风尚

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以移风易俗为抓手,重点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四、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强化文化队伍培育,推动基层文明创建,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第七章 推动生态振兴 建设绿色融合发展环境


一、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精致绿色乡村建设为引领,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三、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

深入实施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四、推动实现生态资源价值

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切实提高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水平,提高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效益,让良好的生态资源加快升值,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力和引爆点。


第八章 推动组织振兴 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


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重点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推动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落实基层党组织保障政策,全面激活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

二、完善村民自治

探索让群众参与决策和治理的途径方法,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建设法治乡村

坚持法治为本,点建立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增强依法办事能力,打造平安乡村。

四、提升德治水平

坚持德治为先,以强化道德教化作用为核心,以加强乡村德治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健康文化为支撑,让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


第九章 推动生活富裕 共筑美丽宜居幸福乡村


一、增加集体和农民收

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致富融合,加速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与农民收入升级。优先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重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二、提升创业就业质量

优化提升创业链,加快构建农民就业、进城二次就业链条,着力落实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劳动保障机制和创业风险防范机制,全方位提升创业就业质量。

三、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统筹考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乡村战略为引领,完善交通物流设施,强化水资源保障,促进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重点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强化社会保障,构建覆盖城乡、普惠共享、公平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五、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聚焦重点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激发内生动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


第十章 推动科技进步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开展重大技术攻坚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突出抓好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良种产业化、高端农机装备研发制造,重点在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现代种业技术、“互联网+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

二、打造科技转化服务链

构建科技成果整合与发布体系,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协同,以科技推广与转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到2022年,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26%。

三、建设科技服务平台

围绕农业技术研发、技术转化、创新创业、孵化加速、示范推广等关键环节,规划建设公共平台,提升科技生产力,激发市场科研活力,加大科研支撑力。

四、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合理界定政府与企业责任,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孵化加速、示范推广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第十一章 推动对外开放 提高农业国际化水平


一、构建全方位走出去体系

率先推动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品质升级、渠道开拓、主体培强,重点推动潍坊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标准和设施农业“潍坊标准”走出去,全面拓展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二、提高农业引进来水平

以实施农业引技计划为核心,重点开展项目引资和平台引资,引进农业互补型资源,开拓引智引资新渠道。

三、打造农业开放支撑网络

抓好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对外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平台,借势潍坊(省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全方位服务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

四、加强对外开放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农业贸易政策体系,强化财政、金融和税费支持,为全面建设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提供政策支撑。


第十二章 推动农村改革 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一、完善乡村振兴统筹机制

优化“留、拆、迁、建、保”空间布局,建立大片区、大流域整体开发机制,全面强化乡村振兴统筹谋划。

二、深化农村资源要素改革

聚焦激活土地、产权等资源要素,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重大改革,加快释放改革红利,让农村“山水田林房”成为活的资本和资产。推广试点经验,推进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

三、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

优化财政供给结构,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推进城市工商资本下乡,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打造社会资本投资地。

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系

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工促农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


第十三章 推动品牌建设 打造农业“金字”招牌


一、构建品牌体系

打造农产品地域品牌,培育明星经营主体,优化“潍坊农品”结构,叫响“齐民要术地·中国食品谷”口号,全面塑造农业品牌美誉度。

二、提升品牌支撑能力

建立健全农业品牌标准化建设、推广、转化、研究等运营体系,着力做好商标注册、保护工作,以智库服务、平台支持、联盟共推、机构合作等方式全面提升品牌支撑能力。

三、健全品牌传播机制

“品牌+”为引导,实施“品牌+体验”“品牌+科技”和“品牌+传媒”战略,提升品牌体验质量、提高品牌内在价值、扩展品牌传播渠道。

四、构建对外开放品牌体系

大力实施“潍坊农品”走出去工程,健全优化“一带一路”兴农服务,实施国际营销组合策略,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目标,采用国际通行的良好农业规范,塑造一批现代顶级农产品品牌。


第十四章 规划保障


一、健全推进机制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以完善领导机制为抓手,以强化责任机制为重点,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二、营造发展环境

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法治保障,坚持典型示范,充分激发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乡村发展大环境。

三、创新实施机制

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以统筹协调为抓手,重点推进规划落实,优化考核评估,确保规划顺利执行。(供稿: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

 

课题组负责人介绍:

 高俊才: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司长,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时任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知名农业和农村经济专家。

 吴维海:时任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时任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执行院长,管理学博士,研究领域:政府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园区规划、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金融创新等,出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案例》、《全流程规划》、《产业园规划》等12本规划与金融专著,负责完成近200个政府规划、企业管理等课题,联系邮箱:350807541@qq.com